文:香港救助兒童會精神健康及社會心理支援臨床技術顧問 阮國騫先生著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相信許多家長都想好好了解、開導子女,而非陷入相對無言的困局。其實,聆聽除了可以幫助解決問題,也有療癒的效果,是一服舒緩心情的良藥。在聆聽的過程中,小朋友如果能夠將埋藏心中的情感宣洩,有療癒的作用,這也是心理治療師常用的小技巧。家長可以利用一招基本功,加上三個聆聽技巧,助你幫小朋友的打開心扉。

建立互信基礎  做子女的知心友

穩健互信的親子關係,能使家長成為小朋友有煩惱時的傾訴對象。要成為子女的知心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花15分鐘,和子女營造有質素的共處時間。怎樣才算是有質素的親子時光? 一家人都專注地與對方相處,家長可以跟子女玩樂,或者互相分享當天的經歷和心情。家長嘗試多點鼓勵和體諒子女,少一點督導、批判和說教。如果你仍未有這個習慣,建議可以由每星期一次開始,慢慢增加至一星期三至四次,最理想是養成每天的習慣。

互信的親子關係由相處的點滴中建立,當子女有煩惱或心事,親密的親子關係就變得格外重要。為如果小朋友的煩惱心事是涉及成年人,小朋友可能會直覺地不信任成年人,而穩健互信的親子關係,有助令小朋友會願意向父母傾訴。

聆聽技巧#1: 家長先平靜放鬆心情

當知道子女有煩惱,為人父母當然會急不及待地想從子女口中得悉事情的始末,快快把事情解決。可是,家長亦要小心照顧子女的「心情」 。當家長情緒高漲,除了會容易做錯決定或講錯說話,加上小朋友也會緊張起來,不敢講出內心的說話。

第一步,家長自己必需平靜下來,因為越平和的氣氛,越容易跟子女溝通,聆聽他的遭遇。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小朋友熟悉和輕鬆的地方 (例如家中),溝通先要深呼吸,準備好自己的心情耐心聆聽小朋友分享。過程中,最好只有你和小朋友,並緊記要避免給小朋友有指責和質問的感覺。

聆聽技巧#2: 主動聆聽

主動聆聽 (Active Listening)是聆聽子女的心底話的重點技巧之一。概括而言,主動聆聽包含以下幾點,你可以因應小朋友的年齡,稍作調整。 

  • 全情投入: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傾聽子女的話
  • 眼神接觸:不要左顧右盼,要跟子女保持眼神接觸
  • 避免打斷子女分享:耐心讓小朋友先把話說畢,不要中途打斷他們的話
  • 回應片段或情緒 : 透過簡單總結子女的分享作為回應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最難拿捏就是如何有效地給予回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將子女告訴你的事情重複一篇,再加上一個經歷這些事情的情緒,例如若子女告訴你,他在學校被其他小朋友排擠,你可以簡單回應說:「我知道你信任我才告訴我,被同學排擠,你心情一定不好受。」交談過程中,家長不需要加插其他評語或誘導性的問題。  

聆聽技巧#3:避免假定小朋友有錯 

小朋友不願意把事情告訴家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當小朋友傾訴心事時,家長第一個反應就是指出小朋友的錯處。因此,家長在聆聽和回應時,就要避免先假定小朋友有錯,聽完和處理完小朋友的「心情」 後,才處理誰人犯錯這個 「事情」。 

依照這三部曲,相信小朋友都會向父母分享心事。家長亦可以運用類似技巧,多聆聽其他人的觀點與角度,才對事情下結論。如遇緊急情況,家長應盡快尋求專業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