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問題嚴重,虐兒個案數量亦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近年香港救助兒童會一直加強對家庭和兒童的支援服務,致力推廣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非暴力溝通。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四步驟?非暴力溝通需要練習技巧嗎?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是一種促進理解、共情和合作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在於通過真誠表達需求和關心他人的需求,來減少衝突、促進良好關係。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
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的資料顯示,虐兒案件的類型主要包括身體、心理虐待和疏忽照顧等。例如在疫情期間,由於家長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大增,促使家庭矛盾升溫,進而引發更多虐兒行為。此外,學生長期在家中學習,導致兒童與外界的接觸減少,令部分案件難以及時被發現。因此,近年香港救助兒童會加強提倡正向管教與非暴力溝通等,讓父母與兒童能改善溝通,加強親子之間的關係。
非暴力溝通步驟有四個,分別是:
- 觀察: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區分客觀事實與主觀詮釋,盡量客觀地描述所見的人、事和物,避免任何評價。同時,家長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身體語言、表情、說話語氣及小動作,從而了解他們當下的情緒與行為,再決定進一步溝通的時間與方式;
- 感受:家長辨識並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暴力溝通中的重要一環,讓對方能更清楚理解我們的內在情緒。例如:當子女晚歸而且沒有提前告知時,家長可能會感到擔心和焦慮。此時可以說:「當你晚歸又沒有通知我的時候,我覺得很焦慮,因為我擔心你的安全。」這樣的表達能夠讓子女明白家長的擔憂,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責怪上;
- 需求:家長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僅促進彼此的理解,還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例如:當孩子晚上常常玩電子遊戲到深夜,影響了睡眠,家長不應該單純發洩憤怒情緒,而可以正向表達對孩子的期望:「我希望你在晚上 10 點之前關掉電腦,因為充足的睡眠對你的健康和學習表現很重要,希望你能好好休息。」這樣可以有效地說明了家長的擔憂,也強調了對孩子健康的重視;
- 請求: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具體地提出請求,而這個請求必須是可行的行動,而不是模糊的期望。
透過非暴力溝通的四步驟,幫助子女和家長在溝通中減少衝突,使雙方的需求都能被聽見並得到尊重,並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
日常非暴力溝通技巧及練習
練習非暴力溝通技巧可以幫助父母或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例如:
- 進行換位思考:非暴力溝通強調共情,進行非暴力溝通練習時,可以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例如,當對方表現出憤怒時,試想一想他們是否感到受傷或挫折,並用「我能理解你現在感到很沮喪」的方式表達共情;
- 保持安靜並專注聆聽:練習非暴力溝通的技巧時,嘗試安靜地聆聽對方,專注於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以上的練習可以讓家長和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更靈活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促進正向管教,讓孩子在非暴力的環境下成長。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棟樑 登記成為兒童保護使者
隨著社會對虐兒問題的關注度提升,預防虐兒、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措施變得更加迫切。虐兒行為不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還會對他們的未來成長產生長遠的影響。受虐兒童可能會出現心理創傷,表現出焦慮、抑鬱、自尊心受創等問題,甚至在成年後延續這種虐待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香港救助兒童會相信,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未來。我們希望協助家長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能更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讓家長與子女在和諧的環境成長。透過非暴力溝通的四步驟,家長和孩子可以練習非暴力的溝通技巧,正如我們的「從心所育」計劃,就協助家長認識與實踐正向管教和溝通。你的捐款可以讓我們有充足資源幫助更多家庭有效溝通,提升親子關係,讓兒童更健康快樂成長。立即登記成為兒童保護使者,與我們攜手為兒童創造非暴力環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