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小朋友這麼喜歡玩煮飯仔,或是扮演不同的職業與角色?對小朋友來說,這個偽裝的小天地安全有趣,是他們認識世界、與外界溝通的方式之一。作為全職媽媽的Winky起初有時難以了解女兒晴晴的需要,甚至影響自己的情緒,後來她透過學校參加香港救助兒童會的「從心所育」計劃,學習如偵探般拆解子女的情緒密碼,利用正向語言實踐正向管教,終能走進5歲半女兒的世界,與她建立有效的溝通。
【凡事皆有因 將冰山劈開】
女兒晴晴出生後,Winky將全副心思都放在她身上,但仍有時候無法了解她的需要,甚至在她鬧情緒時連自己亦不受控地煩躁起來,無濟於事。在「正向管教在每天」家長互助活動小組,Winky學懂當一個偵探,從溝通中了解女兒發脾氣背後的因由。
「女女很喜歡游水,有天突然悶悶不樂,說不想再去了。難道不喜歡游水?她說不是。害怕游水?她又說不是。那到底為甚麼呢?我要立即找出背後的『冰山』。溝通後發現她不是不喜歡游水,只是學習上遇到樽頸,還未掌握到一些游泳動作。我就建議說,叫老師多跟你練習這動作。她說好,就不再抗拒了。」
俗語說「三歲定八十」,0至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小朋友固然要不斷學習,開發大腦潛能,對家長來說,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幫助他們表達自己,也是需要學習的課題。香港救助兒童會推廣正向管教項目—「從心所育」計劃,致力推動正向管教,透過家長互助活動小組讓家長及照顧者明白和尊重兒童權利,在非暴力環境下解決問題,並學習親子溝通的方法,包括「長頸鹿語言」。
【無聲勝有聲 陪伴增感情】
Winky坦言以往容易忽略女兒對自己的呼喚,在課堂上明白了「冷暴力」是甚麼一回事之後,現在積極回應女兒呼喚之餘,更懂得透過陪伴讓女兒學習處理情緒。
「以前女兒發脾氣,我會叫她自己坐開一旁冷靜。現在我仍會請她冷靜,不同的是我會坐在她旁邊,陪伴她一起冷靜,讓她知道她並不是孤獨一人的。」 Winky說。
回望從前親子間的相處,Winky坦言只會給自己6、7分,參加了為期8堂的活動後,透過不同方法改善溝通、增加互動,得分已上升至8、9分,進步顯著。
「除了學到如何跟小朋友溝通,我覺得最大得著是自己變得更有耐性,同時認識到身為媽媽,我也可以利用適當的表達方式,讓小朋友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家庭每個成員都同樣重要。我也可以有我的情緒,有疲累和不開心的時候。」Winky分享參加「從心所育」計劃的得著。
父母要懂得抒發個人情緒,才能跟身邊人達致健康溝通,Winky亦慶幸「正向管教在每天」家長互助活動小組成為她的樹窿,為她提供了正向的情緒宣洩渠道,讓她得以言行合一,成為女兒的榜樣。
心理健康在兒童成長中亦是重要一環,香港救助兒童會「從心所育」計劃致力推動正向管教,為兒童建立非暴力的成長環境。身體、行為上的暴力需要及早正視,而語言上的暴力以往較為人所忽略,事實上跟身體暴力一樣具有強大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