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舉辦「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馬亞山、母親的抉擇行政總裁艾利雅等專家一齊對談,並請來學界不同持分者,包括中小學、國際學校及特殊學校校長、老師、學校社工前來交流,了解立法對其工作的影響。研討會分為多個環節,探討《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的各個方面影響;其中包括剖析立法內容、香港兒童保護與條例面臨的挑戰,以及與現場的教育工作者意見交流。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指出:「本會支持立法要求專業人員強制舉報涉嫌虐待兒童案件以保護兒童,但同時亦高度關注教育界所反映立法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她表示:「藉這次與教育界的對談,本會期望收集業界的關注和建議,可以協助完善相關法例和指引,最終達致一份健全的法律框架及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為下一代創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表示,期望收集教育界的關注和建議,向相關工作小組及法案委員會反映,協助完善相關法例和指引。

學界期望指引明確界定舉報準則  以免誤墮法網

條例草案指明教師、兒童工作者及社工為強制舉報者之一,有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的責任。會上教育界人士討論如何加強強制舉報機制,以保障學童的安全和福祉,同時平衡舉報者的權益,並提出學界的所需支援。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林翠玲建議當局應清楚訂明合理的舉報門檻,並需清楚解釋何謂嚴重個案,以制定明確的舉報準則。她指出,若沒有明確界定,擔心會增加教師壓力及疑慮。此外,她建議當局制定清晰的指引,解釋免責辯護的範圍,以避免執行人員混淆和濫報的情況發生。

此外,匡智紹邦晨輝學校校長石偉強指出,特殊學校面對的複雜性較高,需要處理個別學生激烈行為,例如對出現嚴重情緒行為問題的留宿兒童,使用約束物品及採取其他相關安全措施,會否被視為虐兒。他建議在加強刑事處罰之外,還需要加強家長和社區教育,並提供相應的資源配合,以加強整體兒童保護的社會風氣。

(右至左)香港救助兒童會代表Namrata Bindra、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林翠玲、匡智紹邦晨輝學校校長石偉強、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委員何庭康,以及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馬亞山,分享他們對條例草案的看法以及在保護兒童安全上的經驗。

調查指七成兒童未聞條例草案   近四成兒童擔憂後果拒求助

研討會上,由青年組成的「強報虐兒」兒童關注組[1]發佈了有關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的問卷調查報告。該問卷調查共訪問了142名6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以了解他們對條例草案的看法。在這些受訪者中,有72.5%表示他們不知道政府正在進行《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的立法工作。

另一方面,接近40%的受訪者表示,如受到虐待時不會尋求專業協助。其中原因包括擔心會再次受到虐待、擔憂因求助而使虐待情況惡化,以及因此失去監護人照顧及穩定的家庭生活。

關注組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兒童在面對虐待的舉報和求助方面仍面臨著挑戰,期望政府能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特別是針對處理懷疑虐兒個案的程序和相關支援。香港救助兒童會冀政府能確保在制定條例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聆聽並考慮兒童的聲音, 並優先考慮兒童的最大利益。

「強報虐兒」兒童關注組發佈了問卷調查報告,公佈兒童對條例草案的看法,希望兒童聲音在審議和立法過程中得到重視和保障。

社會福利界分享兒童保護經驗  加強跨界別協作有助條例推行

多位來自社福界別的兒童工作者探討強制舉報者在條例實施下的挑戰,以及分享保護兒童的經驗。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馬亞山作為執業大律師,會上分享條例對舉報者的法律責任,及立法後對教育界人士工作的影響。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政府在制訂執行指引時,應該清晰明確地界定個人行為和機構行為的指引,並加強跨界別的協作和共同參與,以減輕強制舉報專業人員的疑慮。

母親的抉擇行政總裁艾利雅分享推行「守護兒童政策」的經驗,如何透過培訓和內部政策制定,提升員工及義工對兒童安全風險的防範和應對能力,保護兒童並維護機構聲譽。

香港救助兒童會將在研討會中收集到業界的關注問題和建議,並向相關工作小組及法案委員會反映,共同為推動兒童保護工作出一份力量,推動香港的兒童保護工作邁向新的里程碑,讓香港的孩童享有安全和健康的成長環境。

(左至右)狄志遠議員,SBS, JP、母親的抉擇行政總裁艾利雅、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經理(青少年服務)吳浩希、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馬亞山、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討論香港兒童保護與條例面臨的挑戰 ,期望業界能攜手保護兒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