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兒童都有感到安全和得到支持及關懷的權利,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承受校園欺凌、家庭衝突和父母處罰所帶來的情感和心理創傷,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因此,救助兒童會於2022年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服務平台,並以童童居住的社區為試點,設立兒童友善空間,以保護兒童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對待。今年11歲的童童來自中國雲南硯山縣,在校園不幸遭到欺凌,加上母親對她的學業期望過高,導致母女間衝突頻生,令她感到難過和孤立無援。她表示:「很多人覺得校園欺凌只是鬧著玩而已,但欺凌可以對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傷害。每次當我跟媽媽說自己被欺凌,她都會將一切說成是我的錯。」透過項...
家長對小孩心理健康發展的關注日漸提升。時至今日,很多家長已經明白「贏在起跑線」和「成績重於一切」的虎爸虎媽行為,反而令子女承受莫大壓力。除了學業壓力外,家庭關係、朋友之間的相處、或是一些極端的例子,如校園欺凌事件,甚至是侵犯事件,往往令孩子出現精神緊張或抑鬱的症狀。家長可以如何察覺子女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緊記三個L:觀察、聆聽、連繫 這一套的行動原則三步曲就是 Look – Listen – Link (觀察、聆聽、連繫),是「心理健康急救」中一套核心概念,受救助兒童會 (Sav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