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中,除了學業成績外,社交情緒能力亦逐漸成為衡量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社交情緒學習教育,有助孩子從小培養自我覺察、情緒管理、同理心和負責任決策等多重技能。究竟社交情緒學習是什麼?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與情緒韌性?以下為你深入剖析。
甚麼是社交情緒學習?
甚麼是社交情緒學習?這理念是由美國的學業與社交情緒學習協會(CASEL)提出,並發展為全球教育界愈來愈重視的教育方針。社交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SEL)是一個教育過程,孩子能夠學習到一系列的情緒和社交技能,這些技能有助他們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間的情感,並學會如何在不同情境中應對情緒挑戰。
社交情緒的學習,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它提供一套知識、能力和工具,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之中學習如何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並達到自我覺察。
此外,社交情緒學習在推動包容性學習和無障礙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學校接納來自不同背景和面對各種挑戰的學生,這套教育方針能幫助兒童理解這些差異,並培養同理心和同情心。
社交情緒學習的五個領域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極為深遠,雖然「打罵教育」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孩子的行為,但長期來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感發展和親子關係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社交情緒學習包括五個核心領域,幫助孩子發展情緒和社交技能,並提升他們的整體身心健康。五個領域分別為:
1.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
指孩子能夠認識和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包括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強項與挑戰,並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如何影響思維和行為。自我覺察有助於學生建立自信和情感健康。
2.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指幼兒能夠有效地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行為和壓力,並能夠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這包括設立目標、時間管理、控制衝動和處理焦慮等社交情緒能力。
3.社會意識(Social Awareness)
指的是能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觀點,包括具備同理心、識別不同文化和背景。這個領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正面的跨文化理解和社會連結。
4.人際關係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
這領域主張孩子能夠有效地與他人建立和維持健康、正面的關係,並能在群體中進行合作、解決衝突和提升表達自己的能力。
5.負責任的抉擇 (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
負責任的決策指希望兒童能夠在多種選擇中做出理智、負責任的決定,並同時學會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和環境的影響。除了學術決策外,還包括道德和倫理層面的選擇。

各年齡階段的社會情感學習教育
社會情感學習的核心特點之一是它適用於整個生命週期。社會情感學習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從嬰幼兒期到成人的各個發展階段,確保孩子於每個階段的需求都得到適當的支持。
1.嬰幼兒(0 – 3 歲):基礎情緒識別與安全感建立
在嬰幼兒階段,社會情感教育主張幫助孩子發展基本技能,例如識別情緒、學習自我安撫方法及進行初步的社交互動。同時,照顧者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命名情緒,回應他們的需求之餘,亦可以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2.學前期(3 – 6 歲):表達自我與同理他人
在學前期,社會情感教育拓展至識別與表達情緒、培養同理心以及學習基本社交禮儀。學前教育一般透過講故事、角色扮演和引導遊戲來幫助孩子理解情緒並練習社交技巧。
3.學齡期(6 – 12 歲):衝突解決與情緒管理前期
學齡期的社會情感學習則變得更加結構化,小學生和中學生會於課堂裏學習更複雜的情緒調控策略及衝突解決技巧。學校可能會實施專門的計劃,或將社會情感的概念原則整合至各學科的教學中。
4.青少年(12 – 18 歲):身份認同與責任感
對於青少年來說,教育會轉移專注於身份認同、同儕關係及為成人責任作準備的方向。大學和職業準備課程一般亦會結合社會情感的元素,幫助學生應對過渡期,發展職場所需的社交技能。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情緒能力?
培養孩子的社交情緒能力是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一塊重要拼圖,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以下是一些具體方法來幫助家長了解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
1.幫助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
引導孩子認識他們的情緒,例如快樂、悲傷、生氣、焦慮等。家長可以使用情緒卡片或圖畫來幫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情緒。同時鼓勵他們用語言來表達情感,而不是通過行為發洩情緒,例如「我覺得很生氣」或「我覺得很開心」。坊間一些項目,例如我們的「童踢同樂」計劃,就為兒童提供結合社交情緒學習的足球訓練,提升他們的體能,同時亦幫助他們改善精神健康。
2.教導情緒管理技巧
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情緒管理方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緒, 例如深呼吸、冥想、冷靜下來的技巧,或者使用日記來記錄感受。這些情緒管理技巧能幫助孩子在面對困難情況或壓力時保持冷靜。
3.培養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討論故事、閱讀書籍或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境,並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同理心能夠讓孩子在與人互動時更加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提升社交情緒能力。
4.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或合作遊戲,例如足球班等,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合作、分享和解決衝突。例如,鼓勵他們用冷靜的語氣與同學溝通,並學會以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孩子能夠鍛鍊溝通、妥協和解決問題等的人際交往技巧。
5.強化正向行為和反饋
當孩子表現出正面的社交情緒行為時,家長應該給予肯定和正向的反饋,讓他們明白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讚賞的。例如,當孩子成功管理情緒或與他人和諧相處時,可以及時表揚他們的表現。想了解更多正向管教的思維與技巧,歡迎加入我們的「從心所育」計劃。
6.成為孩子情緒管理的榜樣
父母和老師應該是孩子情緒管理和社交行為的榜樣。當成人能夠表現出冷靜、理智和同理心時,孩子自然模仿會這些行為。
7.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
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不同的社交活動,例如學校的社交小組、課外活動或義工工作,讓他們在多元化的社會情境中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並理解和應對不同的情緒挑戰,逐漸提高社交情緒能力。
培養孩子的社交情緒能力需要時間與耐心。在充滿支持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中,結合情緒教育和社交互動的實踐,孩子將逐步學會健康的情緒管理和溝通技巧,從而為他們的學業、人際關係及未來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登記成為兒童保護使者 為孩子締造美好將來
以上分享過社交情緒學習是什麼,學校和家長可以通過創造非暴力的環境,將社交情緒學習融入日常中,並教授情緒調節和正面人際關係互動的方法來提升孩子的情緒韌性、溝通技巧和社交情緒學習能力。
香港救助兒童會的本地項目從學校、家長、兒童等多方面入手,支持兒童學習社交情緒技能,加強抗逆力;同時協助家長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一齊為孩子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您的每月或單次捐款將幫助我們提供足夠資源發展這些項目,為兒童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應對生活挑戰。立即登記成為兒童保護使者,與我們共同為下一代打造美好的未來。